臨床心理師在早期療育的角色ep.2 台中心理諮商推薦
臨床心理師在早期療育的角色ep.2
心理師談談早期療育(下)
問題二:
「孩子為什麼會這樣?
我是不是忽略或做錯什麼?」
這是家長剛面對孩子問題內心最想知道的,
但大部分在研究上很難判定,
到底是先天或是環境的因素造成,
因為其實每項行為的發展,
都有這兩個因素的影響。
-
有些行為受「先天影響較多」,
例如:坐、爬、走大動作發展,
有些則受「環境影響較多」,
例如:語言環境會決定孩子母語類型、詞彙量多寡等,
有些則會有「交互加乘效果」,
例如:過動的行為表現,若天生氣質活動量高的孩子,
在缺乏穩定作息的家庭環境中,
過動行為可能會加劇地明顯。
-
要釐清兩者的影響並非易事,
且隨著時間發展可能有不同的影響程度,
因此我們要面對的其實是很複雜的現象。
而早期療育,
就是試著在改變環境中的關鍵因素,
在孩子適應的過程添力。
因為特別,所以更需要細細了解、量身訂做,
滾動式地調整適合孩子成長的生長環境。
-
臨床心理師給您的「心觀點」:
在原因大多不明的狀態下,
能努力的方向就是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,
找出「可改變」的阻礙因素,
營造出「促使孩子發展的互動環境」。
問題三:
「老師,他有進步,但還是落後同學很多...」
很多接受許多療育一段時間的家長,
會發出這樣的疑問,
面對孩子在同儕表現中的落後,
會擔心他未來面對的困難,
總是希望他能追上同儕,
或是至少不要落後太多。
但在點點滴滴的互動中,
背後其實在傳遞一個「他不夠好」的心態,
這份焦慮不只家長,
孩子也同樣地在承擔著這份焦慮。
-
因此,
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有更好的提問方式:
「什麼是我們必須接受的限制?
什麼是我們可繼續努力調整的?」
-
生命早期經驗,
常常是影響一個人未來不容小覷的力量。
接受早療的孩子,
除了面對自己本身的困難,
還有這個困難所帶來的生活經驗,
像是比一般的孩子上更多的課、
旁人不一樣的眼光及對待等。
這些對心理及性格發展的影響是重要的,
但也常常容易被忽略。
-
臨床心理師給您的「心觀點」:
在聚焦拉拔弱勢能力的同時,
留意孩子「這個人」正在長大